抑郁症是目前大众最为关心和最为普遍的心理疾病。而抑郁症很容易与相近心理障碍最容易混淆。
笔者发现很多当事人在不同医院,不同时间段,具体诊断也不同。同一当事人,一个医院诊断为抑郁症重度,一个医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,另一个医院又诊断为双相I型,过段时间,再去一个医院,被诊断为持续性抑郁障碍(恶劣心境)。
很多人对心理疾病非常陌生,也非常纠结,看到五花八门的诊断,还没治疗前,自己先把自己吓得半死。
抑郁症是不是很严重啊?
抑郁症能治好吗?我已经反复9年了。
双相障碍终身服药,我该怎么办?
最近胡思乱想,医院诊断强迫+抑郁+焦虑···我怎么那么多病啊。
针对诊断的十万个为什么,借此为各位当事人梳理一番。依据迈克尔·佛斯特《DSM-5鉴别诊断手册》和笔者学习和咨询经验,白话翻译整理如下:
心理障碍分类和区分
按照心理疾病严重程度,划分先后顺序:
严重心理问题→神经(官能)症→人格障碍→精神障碍→神经发育障碍(先天性生理缺陷)
1.最容易混淆的抑郁障碍分类:
(1)抑郁症
分为三个程度:重度、中度、轻度,抑郁心境持续2周以上。
(2)双相障碍
双相障碍含义:躁狂状态和抑郁状态相继发作。
分为双相I型、双相II型。
双相I型:躁狂状态激烈,至少有一次明显的躁狂发作。
双相II型:轻微躁狂,无激烈的躁狂发作。
(3)恶劣心境(持续性抑郁障碍)
存在抑郁心境,至少维持2年以上的多数日子,1天中的多数时间。
即2年以上都是郁郁寡欢的样子,轻微的抑郁状态,虽达不到重度程度,没有强烈的抑郁发作,像林黛玉的抑郁气质。但耗时悠长,潜伏期长,不易察觉和重视,很容易归属于内向性格。
( 4 )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
言语和行为上脾气反复爆发,易激惹,持续的愤怒心境,持续时间:每一天的大部分时间。
父母需自检,持续的愤怒情绪,会营造出的恐怖紧张家庭氛围,孩子会把家当地牢,把父母当恶魔。
( 5 )经前期烦躁障碍
女性经期前后时间,明显的焦虑、烦躁、抑郁、愤怒等情绪不稳定,随着经期结束而慢慢减轻。心境症状明显与经期有关。
2. 多样的焦虑症
(1)社交恐惧症(社交焦虑障碍)
在他人关注的社交情境中,特别害怕和焦虑。对有点熟悉的同事、朋友、同学,反而刻意拘谨,极力掩藏和回避。而对陌生人,相处自然安全。
长期以往,到成年以后,形成固定的人格,定义为回避型人格障碍。见熟人能躲则躲,社交场合总是沉默寡言,不知道说啥。
(2)特定恐惧症+场所恐惧症
对特定的物体或情境感到害怕和焦虑:恐蛇、恐黑、恐高。具有特定的物体和情境。
场所恐惧症:两个以上的场所,如密闭空间恐惧。
(3)分离焦虑障碍
与依恋对象分离时,表现出过度的焦虑。具有特定的对象,例如,大孩子只是对母亲的依恋,
焦虑的程度与年龄不相符。
(4)广泛性焦虑障碍
担忧和焦虑的领域比较广泛,即对大小事情都很焦虑,总是忧心忡忡。
(5)惊恐障碍
反复出现不可预期的惊恐发作,随后持续担心再次发作。
惊恐发作的特点:短暂爆发。
例如,半夜突然惊醒,心慌、心跳加速、窒息感和频死感,全身发抖,出汗,惊恐不安。
(6)选择性缄默症
在需要发言的情境中或者其他特定情境中,偏偏突然失语了。尤其在社交场合中,例如,讲台上沉默,脑子一片空白,讲台下说话又恢复正常。
与交流障碍不同,交流障碍是在各种场合都表现出言语紊乱。
(7)非病理性焦虑(正常焦虑)
对于重大事情的正常担心,并未引起强烈的痛苦和功能损害,属于正常心理状态。
抑郁症、焦虑症属于神经症,全称:抑郁神经官能症、焦虑神经官能症。所谓神经症,即一点小事、莫名其妙地、夸大担心和忧愁。
强迫症及相关障碍
(1)典型的强迫症(OCD)
强迫症的特点:小事情,有强迫思维,产生强迫行为,试图压抑、阻止再次发生,明显的痛苦感。
例如:反复出现的想法,控制不了,明知道没有意义,极力控制自己不想。但还是不自觉地闪现,随后出现控制失败的痛苦感。
典型:反反复复洗手、关门,必备的仪式化动作,否则寝食难安。
轻度的强迫症:洁癖、完美主义、选择困难。
例如:电影《失恋33天》有洁癖的王小贱。
(2)囤积障碍
认为需要积攒物品,持久地囤积下去,难以丢弃。引起杂乱、损害、痛苦的感觉。
例如:某人不断地囤积大米,几百斤,几千斤,明知没有必要,但难以自控。
正常的收集行为:有条理、系统的、理性的收集物品,并不引起痛苦、损害。
(3)拔毛障碍+抓痕障碍
排除生理因素,反复拔毛、搔抓皮肤,又试图控制、停止。非理性的行为,难以自控。
(4)躯体变形障碍
总是坚信自己身体外貌有缺陷或瑕疵的信念,对体型认识歪曲,超出常人理解程度。
例如:某女生减肥到60多斤,瘦柴如骨,但还是觉得自己太肥胖,不够瘦。
(5)神经性厌食+神经性贪食(与体重相关)
神经性厌食:严格控制食物能量的摄取,食欲下降,低体重,害怕体重增加,对体形认识发生紊乱。
例如:对身材有完美主义要求的女生,习惯了长期不吃饭,对高热量食物自动免疫。
神经性贪食:反复发作暴食,接着反复的代偿行为(极力呕吐)防止暴食的影响。
病程:每周至少1次,持续3个月以上。
例如:某明星暴吃一顿,又想办法吐出来。
(6)暴食障碍+回避型摄食障碍
暴食障碍:反复发作的暴食,只是吃,不停地吃,伴有明显的痛苦。没有代偿行为:清除食物、运动消化。
回避型摄食障碍:明显的体重减轻、营养不良,对摄食的限制并不是出于害怕变胖。
例如:某人在2-3个月间,滴米不沾,精力十足。
(7)刻板运动障碍
总是机械地、不可控地重复动作:挥手、摆动身体、撞头、斜眼···
4. 创伤及应激障碍
(1)创伤后应激障碍(PTSD)
受到自然灾难、社会事件的重大刺激下,不断地闪现和回避受害经历,高度警觉和害怕。一段时间后,仍难恢复正常心境,伴有持续性的痛苦。
例如:遭受过性暴力、猥亵的女性,像一只惊弓之鸟,看到男性出现惊恐状态和回避行为。
(2)持续性丧痛障碍
重要他人的失去,对逝者的回忆至少持续死后的12个月以上,侵入性回忆围绕逝者诸多方面。
(3)适应障碍
因为环境的变化、压力源,出现情绪、行为症状,属于一般刺激源,例如:失业、离婚。
时程:1-6个月。
5. 睡眠-觉醒障碍
(1)失眠障碍:难以入睡,或早醒,或睡眠质量不满意。时程:持续2周以上。
表现1:入睡困难,酝酿许久才能入眠。
表现2:容易被惊醒,且很难再次入睡。
表现3:黑夜异常的兴奋,无困意。
(2)嗜睡障碍:过度困倦,延长睡眠时间,仍然不能恢复精神。或觉醒后仍然无法完全清醒,即总是睡意朦朦,走路都想睡,精力困乏。
(4)昼夜节律睡眠-觉醒障碍:轮班工作机制,形成固定的生物时钟。即夜猫子,如果调整回正常的睡眠时间,才会失眠。
(5)睡眠异态
睡眠期间出现不寻常的行为或事件,导致间歇性觉醒,或无法继续入眠,或睡梦中发出异声(磨牙)。
例如:
梦魇障碍:在梦中意识清晰,身体不能自主的短暂恐怖经验,鬼压床般心慌窒息的感受。50%的人一生中至少体验1次,6%的人反复出现,多发生于青少年期。
梦游症:当事人在半醒的状态下,起床在室内或户外行走或做一些简单活动。发作持续几分钟,表情茫然,目光呆滞,没有言语反应,也不容易唤醒。
发作性睡病:同一天内反复出现不可抑制的睡眠需求,多次陷入睡眠或者猝倒发作(突然睡倒在地)。
吉林中山医院为方便大家咨询已经开通全天在线咨询挂号服务,点击此网站在线客服患者只需1分钟即可完成挂号,有效缓解现存的“排长队,找医生难”问题。